新手如何完成首个单飞百公里骑行计划?
新手如何完成首个单飞百公里骑行计划?
阅读建议
一. 前言
本人入坑骑行也只有10个月的时间,但也单飞过几次百公里,其中最长的距离是140km+,大言不惭地说自认为是新手中的“老鸟”。本文基于自身体验和感悟,总结了一些关于入坑、进阶的骑行心得体会、认知变化,“保姆级”帮助新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,完成个人的首次百公里骑行。
不要对自己“太苛责”
本“教程”为新手第一次百公里偏向,主要是“完成百公里”这个距离目标,而离赛事级别的“百公里”还是有很大的距离
即不考虑配速、耗时的限制,主要考虑体力、意志能否完成。所以骑行途中你完全可以休息/停顿/进食,一切以自身体感为主
对百公里目标“不感冒”?
如果你对于完成百公里这个计划暂时不太感兴趣,在本文的“入坑”部分,也会详细说明通勤骑行的要点,希望能帮助到你
二. 题外话
那现在的你还记得入坑骑行最真实的原因吗?这往往决定你是否能坚持至少半年的时间(用来提升身体素质)
是什么让你入坑的?
要是让我回答这个问题,我会高喊:“减肥,减肥,还是减肥!”
- 契机
其实在入坑骑行前,我已经陆续坚持跑步3年的时间,虽然每次跑完都很有成就感,但是总会感觉很累,尤其是2022年体重上去后,人懒了更不想吃完饭后再出汗了。
刚好在2023年年底,我们整个公司需要搬到新的地点办公,我一查 高德
发现距离也就9公里不到10公里,似乎上下班骑一下车也不会太耽误时间?
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入坑了。
- 心态
一开始也是抱着试一下的念头,并没有特别地兴奋和充满激情。
持续一段时间后,的确觉得骑行比跑步更轻松(心率也可以非常直观反映)也不太占用时间,因此慢慢坚持下来了,
事实证明骑车是很有助于减肥的——但是远没有我一开始想象中的那么容易
因此对入坑骑行乃至其他兴趣爱好保持平常心即可——人生苦短,不妨一试,万一你的身体/意志很契合这个兴趣爱好呢?
因为习惯长期独自骑行通勤,所以我也逐渐习惯和喜欢“单飞”
我在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9月10日共9个月期间,共骑行了2194.9公里,但是我的体重才从81.1kg降到73.3kg(-7.8kg),实属非常“不速成”了
中低频率通勤骑(每周1-3次) + 午餐随便吃食堂:体重反而逐步反弹
中高频率通勤骑(每周3-5次) + 午餐控制(约400大卡/餐):体重稳步下降
中低频率通勤骑 + 周末长距离 + 午餐控制:体重明显快速下降
这个问题很重要,这是一个很有力的“锚点”,在你后面尝试百公里骑行的途中,你会经常质问自己:“我TM是吃饱了没事干吧?大晚上/大热天不吹空调,不玩【黑神话:悟空】,竟然跑来骑车了,而且还是这么长的上坡/暴晒/雨淋/黑漆马虎的好吓人……”
极有可能,上面的问题不仅来自于你自己的吐槽,还来自于周围的人的不理解,那这个时候的你,还能云淡风轻吗?
如果你最初的目标也是希望骑行运动给你带来瘦身的效益,对此我非常理解和赞成!而且到后面你会慢慢发现,骑行会逐渐成为你的爱好,成为你“多巴胺”的源泉
请记住:同样是通宵达旦,给老板加班和给自己“爽”是绝对不一样的!
是的,我想且只想让你知道,当你觉得骑行(或其他兴趣爱好同理)是一件很“爽”的事情时,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,且“坚持”本身的苦痛也被极大弱化了
该体悟来自于熬到凌晨3点半终于打过黑神话悟空第五章最后BOSS
夜叉王
的感悟
三. 入坑
其实“新手如何完成首个单飞百公里骑行计划?”是基于已“入坑”骑行圈后极大概率萌发的挑战激情。
且这个时候的你已经逐渐适应不同强度的骑行时间,但“100公里”这个目标似乎还遥不可及/心存畏惧。
——是的,我绝对希望你对这个目标存在必要的敬畏之心,但是“距离”这个目标,相对于“均速”目标更容易实现
随着身体素质不断提升,“堆量”很简单(作为经历过“应试教育”的我们,应该能秒懂)
关键的是:只要你能坚持这个目标必须可以稳步拿下。
你【初期】需要准备什么东西?
这个时候的你,应该已经准备了以下“新手村”的初始装备:
部分列表的装备没有也无妨,可根据自身的情况(幸运值)来酌情准备
- 常规准备
(1)一辆不需要太贵的自行车/山地车
我的第一辆车是二手的捷安特的
ATX860
,但是还挺新的
(2)常规的头盔、运动服装(非骑行服)、眼镜、手套、水壶
其实通勤骑这些就够了,讲究一个轻装上阵
(3)单肩挎包/腰包/小背包
方便随身携带小东西:工卡/钥匙等。如果是小背包,甚至还可以随身带一套换的衣服。不过如果是百公里的行程,非常不建议带背包,会导致背部出汗、闷热,那种不透气的感觉会让人超级不爽
- 基础导航装备
一台主力手机(提供wifi)+一台备用手机(用来导航)
这个方案我在中长距离(10-60km)一直使用
导航APP:最容易入门的APP——高德地图,可以使用骑行规划来查找路线和导航,也可以搜索终点附近的加油站/麦当劳等你关注的地点
- 基础“容灾”装备
后面遭遇第一次爆胎窘境后,我就入手了手动打气筒、补胎套装、内胎、螺丝工具,并学会如何换/补内胎
个人分享
如果你是刚刚萌发了骑行通勤的念头,但是非常犹豫自己能否坚持下去,那么首次尝试可以用“共享单车”体验一下
但是共享单车的超级重、不方便使用导航、狂踩脚踏但是速度不涨多少等“差体验”,肯定比不上山地车/公路车来得顺手和高效,首次耗时也相对多10-20%,容易让你“秒速弃坑”
你有良好的骑行通勤因素吗?
- 距离适中
如果通勤距离在10——15公里,我个人还是觉得很适合骑行的,在这个距离区间,耗时大概在30-45分钟
我目前通勤是单程9.5km+,一般用时25-30分钟
- 路况良好
可以观察通勤道路是否有特别多的坑坑洼洼/红绿灯/上坡,如果上面所述的情况你感觉还好,能接受,那就是天选骑行路线了!
我到公司刚好是沿海盘山绿道,只有寥寥几个红绿灯,但是最后有100米的小爬升
- 方便停车和更换衣服
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停车位置,或者停车位置不够安全,哪天单车被偷了也是极大影响心情的
我们公司地方算是远离闹市了,且整个都是自建园区,还挺安全的
如果公司还有更衣室就更好了,你也不想黏黏糊糊地上班吧?
可以在非骑行通勤日带一两套衣服放到公司以备更换
如果第一次通勤感觉还不错,没有特别累,那就可以考虑长期坚持了,可以从一周1-2次到2-3次,然后再到后面的每周通勤1-3次+周末长距离。
不太建议每天都打卡骑行通勤,这样从心理上会感觉没有休息好,或者没有更换衣服的间隔
重要
如果以上的客观有利因素都不太具备,那就拿出你强大的内心吧!咬咬牙可以克服重重难关
我们公司新地址在半山腰,最后1公里大概是8%的坡度,我第一次是推车上坡的!菜没关系,多练就适应了
四. 进阶
新手总是雄心勃勃的,尽管如此,我也是在通勤骑行半年后,“自信”自己的身体素质可以承担更多的负荷之后,才萌发了百公里的目标,并按照下面的历程进一步提升体能。
体能准备(出发前3个月)
建议在开始第一个百公里前,逐步尝试以下公里,当完成该阶段的公里数后,如果体感尚好没有明显不适,即可开启下一个阶段目标
- 10-20公里:通勤或是通勤plus的强度
- 20-50公里:可以找当地热门骑行路线,建议在市内(可以很方便找到小商店补水、补充能量)
- 50-70公里:一般这个距离是稍微远离市中心了,需要注意准备充足的水、能量
我的经历
以下是我个人在首个百公里前,进行的次数
- <=10公里:116次(基本是骑行通勤的记录,骑行通勤当天每天2次)
- 10-20公里:1次
- 20-50公里:2次
- 50-70公里:3次
基础技能学习(出发前1星期)
- 学习如何换内胎
如果你的动手能力还不错,可以考虑学一下前后轮的内胎换胎方法,这样即使爆胎了,也不会使得这一次的行程直接以失败告终。
补换胎工具
俗话说得好“巧妇难于无米之炊”,如果需要换内胎,是需要准备基础的换胎工具、内胎备胎的,详见 你需要【额外】准备什么东西
这一部分
不同车型之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,可以搜索“XXX(车子品牌型号) 换内胎”的视频,看看有无精准的教程
建议准备1-2条内胎备胎,爆胎后可以直接换。
如果你和我一样是“穷鬼”,可以将爆胎的内胎带回家,补胎后可以至少再用一次
- 其他技能
除了爆胎、掉链子比较常见的问题外,还可能出现其他硬件故障,但是这些故障发生概率比较低,且不可能将所有备件都带上,因此不再赘述其他维修技能。
如若发生其他硬件问题,建议直接叫
货拉拉
到最近的自行车维修点
路线选择(出发前1天)
首次百公里的路线,我依然建议在市内热门区域,尽管可能遇到令人非常烦躁的红绿灯,某些糟糕的路况,但是它依然可以给你提供足够的安全感:
- 充足的灯光、“人气”
- 方便补水、补能量
- 遇到突然情况也方便处理(躲雨、换胎等)
- 一般市内的爬升变动不会太大
个人分享
- 我的第1个百公里路线其实不太好,随便选了一条市内但是偏郊外的路线,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最后幸运无意外地完成了108公里的行程,但是后面才发现这条路线爬升是1500m+,妥妥的开局地狱难度。然后中间有一段路人烟稀少,都是工厂没有小卖部,导致口渴的时候心慌慌的
- 我的第2个百公里是夜骑+横跨深圳南山至盐田的线路,极其“丰富”的红绿灯/拥挤的人行道实在太令人酸爽了,但是一路都有路灯,并没有很心慌
路线规划小技巧
如果你的码表支持路书,可以额外下载 行者
app进行规划,然后将自建的路书导入到你的码表当中。
迹驰IGPSPORT的APP也有路书规划功能,但是个人感觉某些时候规划的路线不如行者规划的“平整”,所以出门前可以都比较一下,以下是重要考虑的因素:
- 红绿灯较少的路线(极高提升“连续骑行”的体验感)
- 路线变向较少、路线看起来较“笔直”(一般这些线路的里程也相对最少)
以下是路书创建的教程:
- 如何在行者app内制作路书? | 行者帮助中心 (imxingzhe.com)
- 如何在行者网页端制作路书? | 行者帮助中心 (imxingzhe.com)
- 请问各位骑行的时候都是用什么软件导航的? - 知乎 (zhihu.com)
- BRouter web client
备注:brouter.de
是一个强大的路书导航网站,但由于是全英文,且交互对国人比较不友好,需要花一点时间自行摸索。其优势是你可以快速比较不同的路线的坡度、里程信息等
补给准备(出发前补充)
长途过程中,补水、补能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补水是重中之重。
- 补水:建议安装2个水壶架,装有2瓶500mL的水。或者500mL+矿泉水+500mL+运动饮料也OK
- 补能:建议至少吃到不饿肚子再出发,根据自身喜好准备:2-4根能量胶/士力架/巧克力/香蕉等等
个人分享
- 我个人觉得能量胶在首次进行长距离运动时非常有用,它可以给你快速提供能量。
我当时靠4根 迪卡侬骑行能量胶
熬过了上述的1500爬升的108公里的行程。后面随着身体逐渐适应,将能量胶换成运动饮料也不会感觉很累使不上劲
- 士力架/巧克力如果随身带的话容易融化,我是随缘到路边小商超看是否有在购买。一般加油站便利店大概率有
- 每个人对于水和能量的需求不尽相同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携带的量酌情增删
我就是一个喝水大户,但是我一般只有到达中途的距离才去吃一顿麦当劳,其他时间几乎不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能量
你需要【额外】准备什么东西?(出发前检查)
以下分享作为“老鸟”的我准备了哪些装备
- 常规准备
- 主力车:公路车(建议性价比高的即可),相比于山地车,公路车更轻,更能节省体力
- 服装:更换为骑行服(便宜的即可),优势在于后面有很多小口袋,能放得下能量胶等小零食
- 手套:一双半指手套可以提高你的抓握力,更不容易摔车(但是在不得不雨骑后会很磨手心,建议出门前在所有会摩擦的地方涂上凡士林)
- 车尾包/车前包/三角包:一切有一定空间的、
比较防水
的、且放在车上的
包,方便你装入修车工具(如备胎、撬棒、充气泵等),不太建议背体积很大/较重的背包,不仅增加身体负担,肩带还容易掉,得时不时拉回来 - 充电宝:建议根据自己的手机选择能快充的充电宝(越轻越好)
- 进阶导航装备
一个支持路书功能码表:我选择的是IGPSPORT
的BSC300
- 进阶“容灾”装备
- 基础工具
补胎最小所需:撬棒、补胎片、补胎胶水、打气筒/充气泵
换内胎最小所需:撬棒、内胎备胎、打气筒/充气泵
补胎工具一般在淘宝上搜索即可买到,其中补胎相关的工具可以放在家里备用,外出长途主要第二点所述内容即可
- 电动充气泵
我选择的是 骑记mini
优点
这个装备我也犹豫了很久,之前的认知是买个手动打气筒应急一下不就好了吗?非常偶尔才爆胎,没必要省这个力气吧?
入手后真香定律再次出现!
原因有3:
- 省心省力:极大节省打气的体力、时间、心情
- 精准充气:需要买那种有准确胎压测量、重量适中的充气泵,这样才能精准充气
- 安全感拉满:基本上,你带几条内胎就可以快速充几次气,变相地多了“几条命”
补充说明
其实上面的认知,对于山地车这种对胎压不太高的轮胎来说是大差不差的(~40PSI),但是对于公路车动辄90-100PSI的胎压来说,手动打气筒基本上是不可能打够胎压,尤其是很多手动打气筒连胎压表都没有/不准确
而胎压足够不足够,将直接决定你换内胎后再次爆胎的几率:胎压不够非常容易遇到“蛇咬胎”而再次爆胎
换句话而言,如果没有充足的胎压,极有可能让你的备胎快速消耗,没有起到“保险”的作用
同样建议一开始不必要追求绝对轻量化,而入手大几百的充气泵(说的就是你,CYXXLUS
),如果你带尾包或者是背包,不妨买体积大一些的充气泵,这样充气次数、时间都可以有所提升。(再次请骑记给我打广告费过来!)
如一次性的雨衣、橡胶手套,出门前可以各备1套
准备一次性雨衣并不意味着下雨你要继续穿雨衣冒险雨骑,而是用于:急雨且短时间找不到躲雨点,穿上雨衣可以再找找!
我选择的是可下挂的 神火BL12-A
优点
车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夜骑时的视觉清晰程度,并能驱散人对于黑暗本能的恐惧。
个人觉得上方码表+下挂车灯是一个比较基础且不错的方案
说实话,个人感觉这款也只是堪堪够用,亮度离“给你极大安全感”的程度还很远
叫货拉拉。
——是的,叫货拉拉绝对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,在遭遇意外而无法处理的时候,货拉拉是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尤其是你又爆胎手机又快没电的时候,不要犹豫,马!上!叫!货!拉!拉!
五. 行程进行时
补水、补能时机
出发前即可吃一条能量胶保持体力,后续如果遇到爬坡有用不上劲的感觉,也可以随时补充一根能量胶。
可以多留意路线是否有加油站,加油站真的是个好地方,不仅可以方便买到水、巧克力等,有些加油站还有充电宝可以租借。最重要的:还有相对干净的
卫生间
以便你放空
自己
意外应对
意外应对的前提是你有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,因此最好在全程中留有10%的余力,不建议全程“拼尽全力向前冲”
另外,如果判断意外会持续发生时,还是“审时度势”叫货拉拉吧,保命要紧!(不开玩笑)
身体不适
由于长时间的持续骑行,加之高温/连续爬升等因素,很容易在某个瞬间头晕、脱力、抽筋,有种踩不动的感觉。
这个时候应该在路边停车(注意车流),补充水份和能量,等不适缓解后再继续。
如果持续感觉不舒服,依然建议及时叫货拉拉
摔车
往往因为路况复杂而导致摔车,摔车的后果也相差巨大,小到轻微破皮,大到车毁人亡!
所以一定要戴头盔!戴头盔!戴头盔!
时刻观察路面,一定要小心:
- 钢板 (也容易爆胎)
- 有小缝隙的排水渠/维修口(容易卡轮子导致失衡摔车,速度快时更要命)
- 减震带(容易因为脱把摔车)
重要
小的擦伤可以在路边买碘伏擦拭
严重的摔车擦伤建议就近就医!甚至可能需要拍CT检查是否有骨折、骨裂
爆胎
这个时候你应该庆幸自己带了换胎工具了。
建议找一个光线充足、相对阴凉的地方更换
掉链子
可以带上手套尝试复位,如果是“断链子”,直接叫货拉拉吧
车掉链子耐心一点,可以慢慢尝试归位,但是车油很脏手,如果有橡胶手套就可以避免脏手了
重要
- 建议出发前准备1-2双一次性橡胶手套
一次性雨衣
这个时候一次性雨衣终于发挥出作用了,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躲雨之地
躲雨点建议
在几次百公里的骑行当中,很不巧我都遇到了下大雨甚至雷暴雨的恶劣天气,有以下小小的建议
- 雨势很小(有停的趋势,比如太阳雨):那就全当老天发降温福利吧,这样骑行体感还是挺不错的,但是要开始留意前方道路是否有躲雨的地方了
- 雨势中到大(明显听到雨声):尤其是遇到急雨时,需要迅速找到就近的地方躲雨了
郊外:
- 大树底下:属于“基操”躲雨点,只适用于小雨和“别无他选的选择”
- 大桥底下:在遇到急雨的别无选择,稍微能挡点风
- 山上的公厕、凉亭:下雨时小心山体滑坡!赶紧找安全的地方
城市:
- 随处的商超/楼房屋檐:只要在市内骑,都可以轻松躲雨
非常不建议继续骑的理由
- 你的视线将受到极大阻碍。同样的原因,你也更容易被后方来车因无法及时发现而撞倒
- 路面湿滑,车轮非常容易打滑导致摔车
夜骑
夜骑其实本身不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,但是客观而言,因为视力受阻,夜间骑行会增加其他意外的风险,因此如果你喜欢夜骑,也建议选择一个天气良好的晚上来尝试。
车灯
暴雨和夜骑对我来说是经常“结伴同行”的一对,因为由于躲雨,会导致整个行程的时间被拉长,极有可能将你到达归途的时间点拖到夜幕降临之后。
应对准备:
- 如上面所述,常备一个车灯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- 出发前随身带一个塑料袋/防水袋/车尾包,将充电宝和手机放在里面
大风
这个时候需要马上下车,随地将车放下,尽量重心向下靠
这个极端天气比较少见,风力大地让我当时14kg的“重坦”ATX860感觉下一秒都要被吹走
对了,这个时候你地耳机最好也要收起来,不然真的有被吹走地可能!
如果是在过桥、连续弯道遭遇大风,会大大增加摔车的风险!
混合挑战
什么?你觉得上面的都是小case,没必要单独拎出来讲?那可以设想以下超级 debuff
可以看到,目前所有百公里行程中,大部分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单一意外/多种意外混合并发的情况
第二个安全完成的百公里,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沿着繁华市区的路线
在当地某个意外情况发生频发的时间段(如雨季、台风季、雪季),更加要谨慎安排出行的时间,不要像我这般逞强,一等雨停就出门
真实经历
- “炎热+头晕”:这是我第一次百公里行程
- “中大雨+2次爆胎+夜骑+手机快没电”:是的,这种debuff叠满的情况我也经历过,我的处理是:直接放弃这次骑行计划,在手机还有15%的电量下叫了货拉拉,然后就入手了码表和电动充气泵
- “中小雨+爆胎1次+右大腿抽筋”:到达折返点后躲在附近的麦当劳等雨停,等转为毛毛雨后出发,不幸爆胎后在路边换胎。等离家最后10公里左右,大腿抽筋
- “大到暴雨+摔车”:可以沿途寻找工厂/大桥底下,如果下雨有持续或者变大为暴雨的趋势,做好报警救援的准备!
- “中小雨+2次摔车+左小腿擦伤”:这次擦伤还好,不严重,但是很影响骑行的心情!
- “严重摔伤(左手肘+左腹部+左小腿)”:这次擦伤挺严重的,马上去了附近的医院做了CT检查,幸好没事
六. 我的百公里行程记录
重要
我喜欢用表格记录我的百公里行程,然后通过自己写的Python脚本,生成格式统一的小红书作品。权当小红书是一个“容灾备份”吧。
七. 装备升级路线
从上到下为升级的时间顺序排序
个人分享
部分装备可见我之前发的小红书: 等了一个月的VOOK终于到了!【山地转公路】
共享单车(2/5):
我并没有长时间体验用共享单车来通勤,只有短暂的公司门口到地铁口(1km)的使用体验
优点:低成本。如果你是刚刚萌发了骑行通勤的念头,但是非常犹豫自己能否坚持下去,那么首次尝试可以用“共享单车”
低成本
体验一下。
缺点:共享单车的超级重、不方便使用导航、狂踩脚踏但是速度不涨多少等“差体验”,肯定比不上山地车/公路车来得顺手和高效,首次耗时也相对多10-20%,容易让你“秒速弃坑”。
山地车(4/5):
我一开始是捷安特的 ATX860
,
优点:容易上手,有避震适合走烂路。
缺点:重量偏重(14kg),上坡较困难
公路车(5/5):
后面换了VOOK ONE公路车,正式宣布山地转公路。但是这一条并不是绝对需要的,我的首个百公里就是 地狱级开头
,但也是通过山地车实现。
优点:重量很轻,速度快,控车灵敏
缺点:骑行方式和“传统”的方式有比较大区别,需要一段时间适应。走烂路会很酸爽
衣服
背包
一切放在身上的背包,均不太建议长距离时使用,因为会让你体感感觉闷热,且长时间背包会导致你腰酸背痛
车身包
手表
现有手机
20公里以内可以轻松应对
旧手机(导航)+现有手机(WIFI热点)
如果你有旧手机,可以考虑使用,50公里以内问题不大
码表
如果需要完成100公里左右的行程,码表是比较省心的方案。
我选择的是
IGPSPORT
的BSC300
优点:
其实在这里我犹豫了很久,一方面我已经有佳明255M手表可以记录基本的数据了,另一方面一直在问自己:是否有必要买一个“码表屏幕也太简陋了吧,淘汰不用的备用机用来看导航不也挺好吗”,但是后来发现长距离骑行,码表太香了。
原因有3:
- 相对于手机的超长续航
- 重量很轻,减少掉落的风险
- 令人满意的防水性能
- 基本不会因为过热而死机(说的就是我的
iPhone 14 Pro Max
。是的,最开始我连备用机都没用,直接用主力机导航)。
缺点:
规划路线不像手机APP那样方便,而且只能沿着单一路线,如果偏航了不能自动规划新路线(贵一点的码表可以支持自动规划)
补充说明
以上优点其实也只有在长距离骑行中才能体现,个人觉得在50公里以内的骑行,带手机+充电宝就可以很好解决续航问题。
建议开始尝试长距离时,没必要买所谓功能非常齐全、价格昂贵的码表(说的就是你,X明 edge 系列
)
纯靠手机电池
短距离(3/5),长距离距离(0/5)。现代社会,手机就是一切!
租用充电宝(2/5)
优点:不需要随身携带,减轻负重。我的第2次市内百公里是采用了不带充电宝,临时租用外面充电宝的方案,实际也可行
缺点:充电速度/归还实属费劲,而且次数一多,费用都够买一个新的充电宝了
大容量充电宝(3.5/5)
后面入手了库佳2万毫安时的“小酒壶”充电宝
优点:大容量,绝对解决电量不足焦虑,配合一拖N的充电线可以给更多设备充电(如码表、手表、充气泵)、充电速度快(需要看是否支持快充的)
缺点:个人感觉300g的重量太“砖头”了,换成1万毫安时的估计会更轻松一些。
便携充电宝(5/5)
如果你的骑行导航主要依靠手机,可能便携充电宝不太够,但是如果配合码表使用的话,非常推荐使用便携充电宝。
我的iPhone 14 Pro Max 骑行的时候待机几乎不怎么用电,只有在中途吃麦当劳的时候才需要充一会儿
优点:很轻,减少腰部压力。自带接口,无需额外带线
缺点:电量一般,建议只给手机充电、充电速度尚可(一般不支持快充)
长相是类似下面的(仅供参考),关键词一般是:胶囊充电宝/口红充电宝。
大充电宝放车尾包,通过电源线给旧手机充电
这是一个 市内短距离骑游
解决方案(又称:穷鬼版方案)
通过使用长长的数据线(约1.4m),连接备用机和 放在车尾包的大容量充电宝
,勉强解决备用机电池容易没电的问题
优点:“废物利用”,比较省钱、可以收获布置好后的“成就感”
缺点:需要准备很多小配件:长数据线(约1.4m)、充电宝、扎带等东西、下雨天容易进水、总重量较重
大充电宝放骑行服后面(带线)
这是一个 适合超级长途
的解决方案
如之前所述,前置条件时需要备上码表,然后充电宝可以放车尾包
优点:完全解决电量焦虑,这个配置应对超常距离(连续1周/500-1000km)骑行应该都没问题(看我后面有没有机会验证)
缺点:大充电宝+线很占车尾包的体积、且更重了
小充电宝放骑行服后面(自带接头)
这是一个 我认为是百公里距离
最佳解决方案
优点:重量很轻、补电效益比最高(负重花费的力气/实际手机需要充的电)
缺点:如果硬要说缺点,那么就是要多花钱了吧?